法律系學生 高失業率族群
JY: 如何增加法律的就業市場?如何提升你的專業度? 引自: 工商時報/吳克群 於13日教育部法學教育研討會, 各大法律系教授針對法律系學生高失業問題,砲聲隆隆, 震撼高等教育體系。 近幾年來,由於教育改革政策錯誤, 導致各大學問題叢生。 又外加經濟不景氣,更加重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 但其中,高失業率族群中,法律系儼然成為社會一大問題。 『法學教育亂象叢生,有一般正規的日間部與研究所, 但現在又搞了一堆學士後法律研究所、科技法律所, 還有一堆莫名其妙的進修學士班, 在外加更多用來騙錢的學分班, 這種過度「多元」的體制,到底在搞什麼?』 目前現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與司法院大法官的王澤鑑大法官如此提到。 『教育是要多元化,但也不是多元化到如此離譜的境界。』 而法律系學生的高失業問題,更成為與會專家學者的一大焦點。 『現實與理想的高度落差, 又對律師司法官的過度浪漫幻想,會讓學生無法接受現實考驗』 國立台北大學的梁宇賢教授說到。 以目前錄取率最高的台灣大學法律系為例,一年畢業生約180左右,經過三到五年不等的時間準備考試, 頂多也只有120位左右的學生能成為律師或司法官。 台灣大學法律系的學生都如此,更何況其他學校。 據他所了解台北大學最強的一屆, 也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會成為律師或司法官。 但這就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其他沒考上的要幹什麼。 台灣大學法律系林子儀教授更提到, 錯誤思想,導致學生對教育上期待的落差,多數的學生只想到考律師司法官, 但卻沒想到如果沒考上你能幹什麼。 台灣大學每年法律系課堂上,都有不少是外系生修法律雙學位, 但相較之下,法律系學生選修雙學位的比率卻是台灣大學所有系所中最低的。 而且就算考上了,以現在律師的就業市場競爭激烈, 薪資行情以大不如前,以他所了解的國內知名的律師事務所為例, 一個剛實習結束的律師,月薪平均不到五萬五,就算有五年律師資歷, 平均月薪大多數也都達不到七萬, 要如何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的生存問題,學生在學時有沒有想過。 陳計男大法官更是提到, 以法律系學生最關心的律師司法官錄取率問題, 台灣近幾年來已經開始出現不少雙專長的律師, 光會計師律師雙執照者就高達一百多位, 而且光台灣大學據他所了解, 今年就有四位台灣大學電機系雙修法律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