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3的文章

信託可以節稅嗎?信託的好處、門檻、費用介紹

圖片
摘錄自: 理財學伴 信託能用來節稅(稅務規劃) 妥善規劃信託也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利用信託將財產贈與他人,還是需要課徵贈與稅,但信託稅制具有「調節課稅時點」及「折現計算」的效果。 如果是用信託將股票股利贈與他人,簽約時對於未來配息的狀況不能確定,所以財政部規定應按「贈與時郵局一年期定儲固定利率( r  )複利折算現值 」來計算其孳息的價值,並予以課稅。 基本上,只要發行公司每年配股配息超過「贈與時郵局一年期定儲固定利率( r )」時,就達到節省贈與稅目的,因為委託人已申報繳納贈與稅,之後,無論發行公司配發多少股票或現金股利至受益人帳戶,這部份皆不用再繳贈與稅,但是,有關所得部份還是須併入受益人所得而課徵「所得稅」。 所以,郵局一年期定儲固定利率越低、受益人所得稅率越低,節稅效益越高。 參考 華泰銀行 網站案例: 假設郵局一年期定儲固定利率為1%,某甲交付市價1億元股票進行「本金自益、孳息他益(子女)」的信託,信託期間三年;這些股票每年都有穩定的配股配息(約5%)。 本金現值:1億元× 0.9706 = 9,706萬元(註:0.9706=1÷(1+1%)^3) 信託利益(受益人按照信托文件享有受益權而獲得的利益) = 1億元 – 9,706萬元 = 294萬元 繳納贈與稅((294萬元-220萬元)*10%) = 7.4 萬元 假若某甲沒有規劃股利贈與信託,而是每年領取股息後,再贈與給子女,則3年共需繳納贈與稅 繳納贈與稅3*((500萬元-220萬元)*10%)=84萬元 因此辦理股利贈與信託共可讓某甲節省贈與稅 84萬元-7.4萬元=76.6萬元 省下的贈與稅超過 9 成! 信託的資金門檻 信託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有些信託方案甚至是沒有最低門檻的,但是常見的信託資金門檻是 30 萬台幣。但當然,依照信託財產類型、信託管理內容、主要服務客群不同,門檻也會有高到上千萬的。 信託簽約費、管理費 信託的收費以簽約費和管理費為主。 簽約費 一般來說,信託簽約費依契約的複雜程度而定,大多在簽約時一次收取,約數千元至一萬元不等。 另外,如果要修訂信託契約時,也有收取修約費用。 管理費 信託管理費,有的按年收取,也有按月計價,大致上是每年收取信託財產價值的 0.2%~0.6%。 不過,如果信託個案為弱勢族群或具社會公益案件,則可視情形給予優惠減免。 我們隨機找了幾個案例來看...

遺產繼承順序與比例,3 招節省遺產稅

圖片
  摘錄自: 遺產繼承順序與比例,3 招節省遺產稅  Published by   Shirley   on   2021/09/25 (理財學伴) JY: ⬆︎很推薦這篇文章和該網站「理財學伴」,詳情請點入閱讀。 什麼是特留分?特留份的比例 那剛剛介紹的是各順位的繼承人,他們的繼承比例就稱作「應繼分」。但是被繼承人,如果對於財產的分配有自己的規劃,也可以透過遺囑去表明自己的意志。 但是對於有繼承權的人,因為「特留份」的關係,依然保留一定的繼承比例,不會被完全剝奪繼承權。 特留分有多少? 直系血親卑親屬:特留分 = 應繼分 x ½ 父母:特留分 = 應繼分 x ½ 配偶:特留分 = 應繼分 x ½ 兄弟姊妹:特留分 = 應繼分 x ⅓  祖父母:特留分 = 應繼分 x ⅓  特留分一定要遵守嗎? 遺囑不會因為違反特留分而無效,繼承人還是可以拿著遺囑去辦理財產的過戶。 但是特留分被侵害的繼承人,有權利主張自己的特留分,可以先向其他繼承人請求返還特留分的部分,但如果喬不攏可以再告上法院。 讀者提問:保險金會不會受特留分限制? 陳律師回答:如果受益人是指定受益人,則算是保險金不會算進遺產總額,所以不會受到特留份限制。但如果受益人是法定繼承人,則保險金會算入遺產,就會受到特留分限制。 讀者提問:遺囑內容違反特留分,就沒辦法立遺囑嗎? 陳律師回答: 內容違反特留分,還是可以立遺囑 ,只是後續繼承人之間可能會再對簿公堂! 違反特留分的遺囑還是有效 ,也就是繼承人還是可以依照遺囑去辦理財產過戶(地政機關、銀行不會檢查是否有遵守特留分規定),但是特留分受侵害的繼承人,可以自己去跟其他繼承人協調,如果協商不成,最後還是要告上法院才可以取回自己應享有的遺產喔! 遺產價值評估與分割 我們現在已經大概知道,各順位的繼承人、分配的比例。但是有時候,留下的遺產可能有不動產、汽機車等,估值比較有爭議的財產,這樣遺產分配時要怎麼解決估值和分配的問題呢? 遺產價值評估,以繼承人協議為優先,如果無法取得共識,也可以上法院鑑價或法拍,但是鑑價或法拍都會產生一定的成本,因此還是建議以協議為主。 遺產分割則有以下方法: 遺囑 繼承人協議 法院調解、和解 法院判決 讀者提問:被繼承人有負債,繼承人除了拋棄繼承以外還能有什麼方法 ? 如果很確定...

信託財產的理由與分類

圖片
資料摘錄自: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2/post/202207290018/   ◆你需要信託的5個理由   1.跳過遺囑檢驗法庭。法庭需要檢驗遺囑,才能確定其是否有效。然而,遺囑檢驗過程又臭又長,但如果你的主要資產都在信託內,你的繼承人與受益人便可跳過此程序,直接獲得應得的資產。   2.即便你無行為能力,仍能掌控自己的資產。若某天你的身心狀況已衰退到,完全無法管理自己的資產的地步,相較於銀行或投資帳戶的繁瑣規定,信託帳戶條款通常更能保護你的資產。 3.在你與你的多項資產間建立屏障。將資產所有權交給信託管理,便能有效分配資產、專款專用,也能避免債主盯上你的資產,要你從中提取款項支付債款,或是預防資產陷入私人官司紛爭。   4.支付人壽保險保費。很多人(包括本書作者之一亞當)建立信託帳戶的目的,是為了區分保險與遺產,因為兩者徵稅的標準不同。   5.受益人繼承資產後,你仍可繼續掌控資產。若你有一筆可觀資產(現金、財產或貴重物),你可以選擇建立信託,在你去世後繼續控制該資產。例如,你的信託可以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孫子支付大學學費,在此前提下,信託裡的錢僅能用來支付學費(專款專用),不得用在孫子以外的人身上   在創建信託帳戶前,請先想好你欲藉信託達成的目的。大家可從上面提到的五個理由思考,再諮詢遺產律師或財務顧問,將腦中的目標化為現實。 ◆生前信託與遺囑信託 在此要特別說明,雖然繼承人也可以為自己繼承的資產建立信託,但這些信託卻不再是死者的代理人,而是專屬於繼承人的信託。 生前信託   生前信託在建立當下便生效,這也是眾人最熟悉的信託(除了「信託基金」之外),目的大多是為了避開遺囑檢驗法庭。   簡單來說,在你死後,生前信託帳戶內的資產便不再是你的財產,因此能無縫接軌,直接交給受益人,且不受法庭檢驗。在此要特別注意,僅有信託內的資產能避開遺囑檢驗法庭,不在信託內的財產還是得先通過檢驗程序才能分配。   生前遺囑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資產隱密性高,就連分配過程也極為保密,只有受託人才知道信託條款。因此,每當有富豪或名流在身故後留下信託,媒體僅能捕風捉影,猜測信託內的資產為何。若他們沒有建立信託,那...